顺义
这片依傍潮白河水的土地
蕴藏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
顺义融媒特推出《潮白古韵》栏目
让我们一同掀开岁月的面纱
探寻顺义的历史脉络
领略古迹的独特风姿
本期先带您探秘曾庄大鼓
这个从历史深处敲响的非遗强音
起源于何时?
又蕴含着怎样的民俗风情?
让我们一同去发现、去感受
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
曾庄大鼓。
曾庄大鼓是一种以村庄命名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,历史颇为悠久,相传自明、清时期,随山西、河南移民传入本地,由宋代军乐演变而来。历经岁月沉淀,它始终保留着军乐的雄浑大气,以独特魅力在京东大地声名远扬。民国初年,三河县长唐玉书做寿时,曾庄大鼓十二面鼓分置十二屋,击鼓者互不谋面,却能让鼓点整齐划一,自此荣获“京东第一大鼓”的美誉。
早年间曾庄大鼓在村内演出。
曾庄大鼓表演所用的鼓,直径约60至70厘米,高40厘米左右,重约45斤,鼓如其名,体积巨大,善于以具有威慑力的震撼力量来渲染气氛,以鼓大而不用鼓架、演奏技艺独特、传统套路完整为突出特色。演奏时,表演者将大鼓斜挎在腰间,一手扶鼓,一手击打,通过丰富多变的鼓点套路,展现出非凡技艺。2006年,曾庄大鼓入选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。
曾庄大鼓的传统套路“老八套”最为经典,它讲述着水泊英雄李逵的传奇故事,从《迎春》里山寨的祥和,到《乱点子》中李逵怒杀四虎,情节跌宕起伏,令人称奇。
曾庄大鼓亮相2025年杨镇药王节庙会。
曾庄大鼓的表演形式多样,有定点表演和行进表演。以往,“走会”是重要活动,第一天 “拉街” 彩排,第二天正式“走会”,从早到晚,鼓声能传出十余里,热闹非凡。过去,它常活跃于三河庙会、丫髻山庙会等,是庙会上的焦点。如今,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也焕发出新活力,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2009年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和多次市级、区级等重大活动中精彩表演,成为展示顺义非遗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曾庄村作为传承示范点,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艺术。自1978年起,村民吕炳忠投身曾庄大鼓艺术表演及管理工作,至今已有47年。
曾庄大鼓非遗传承人吕炳忠推动曾庄大鼓走进校园。
吕炳忠积极推动曾庄大鼓走进校园,2006年沙岭学校被顺义区政府批准为“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顺义曾庄大鼓”传承单位,将大鼓课程纳入学生日常选修。吕炳忠和鼓头张连广定期到校,组织学生学习曾庄大鼓的理论知识,手把手教授击鼓套路,每年培训课程多达百余节,截至目前,已经培养了超1000名小队员,为曾庄大鼓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。
曾庄大鼓不仅是激昂的鼓点
更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豪情
关于顺义
您还想了解哪些内容?
留言告诉我吧~